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红旗区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栏
深刻理解学习意义 系统把握体系要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4-12-03
来源:
访问量:2174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一、深刻理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2023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于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从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小党,到今天已成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之所以发展壮大、坚强有力、生机蓬勃,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题为《反对党八股》的演说,指出“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强调“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回顾党的28年革命历史指出,“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强调,“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

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换句话说,思想不统一,行动就不可能一致,这也是我们总结党的历史得来的一条经验教训。

建党初期,针对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统一思想。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广大干部主要围绕《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文件汇编展开了热烈的学习和讨论,毛泽东同志还亲自作报告,解答了党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些困惑、问题。通过这些学习和讨论,大家普遍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好地认识党史上的重大路线是非问题,从而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为迎接新的任务,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过去不熟悉的东西,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全党继续统一思想,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历史和现实表明,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思想统一就没有基础,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新征程开局起步之际,必须继续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明确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任务的同时提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上来,尤其是深入领会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之成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作出了部署,那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到十年,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科学分析当下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深刻指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发展进入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同时有很多问题也躲不开、绕不过,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

面对国际国内的重要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如何应对好?那就是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树立机遇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二十大以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精神支撑,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是根本目的,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

我们也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国家发展之道的。202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202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以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规律性认识,最终形成指导进一步发展的科学理论的。

除了重要的理论学习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一系列会议上对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部署。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可以说,上述重要论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更是当下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具有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的行动指南。

(三)在新征程上实现理论强党、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

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于2023年3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第四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在主题教育中为全党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

我们要如何实现理论水平的提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为强国建设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现在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历程,我们持续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指出:“一方面,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学不进去,学习走形式装样子;有的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学用脱节,学归学做归做,不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不能搞形式,必须持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方面的学习贯彻才刚刚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道:“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上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都不是空话,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二、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的发展需要,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了更为明确的遵循、更为有效的武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2023年版)》)有16.8万字、245条,是历次纲要中篇幅最大、条目最多的。我们如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那就是要以《纲要(2023年版)》为准,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方面展开。

(一)“十个明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了进一步概括。这是迄今为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概括。

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没有现在这样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种成果,甚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党的领导就是“十个明确”之首,也是我们特别强调要做到“两个维护”的原因。

二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明确了总任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路径,回答了往哪儿去的问题。

三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也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的立场。

四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五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六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七是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八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九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十是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十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上述理论概括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十四个坚持”

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在“十个明确”的基础上总结了“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大阐明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三)“十三个方面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四)“六个必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就是这样一把“总钥匙”。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体系“活的灵魂”。“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精辟概括。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可以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明确指出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就是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这就要求在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站稳人民立场,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独立自主开辟出来的,革命如此,改革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我们要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可以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明确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把推进理论创新的力量基点放在中国自己身上,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谱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我们的事业前无古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可以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理论创新的突破点或出发点就在这里,所以我们不要苦思冥想,而是要针对问题提出破解之道,形成规律性认识。

可以说,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了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时代问题,就是要在不断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很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增强系统观念,从而在解决问题、做决策的时候保证科学性。

可以说,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就是要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提出科学思想方法。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可以说,坚持胸怀天下,明确了理论创新的国际视野,就是要在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推动理论创新。

“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法宝。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导向,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品格,坚持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格局境界。我们要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五)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所谓原创性贡献,一是创造性理论创新,结合新的实践主题提出新的理论主题,即“说前人没说过的话”;二是发展性理论创新,在继承前人理论要素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原有的理论观点,即“接着前人的话继续说”;三是阐发性理论创新,针对理论困惑,以新的视角扬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观点,即“说前人没说透的话”。

所谓历史性贡献,主要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宏阔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弘扬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

从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地位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向路径,再到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文明的一种历史责任担当,也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谓世界性贡献,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当今世界重大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

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推动工作,也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切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